近年來,寶雞市啟動長樂塬片區保護開發,“窯洞工廠”得到保護性改造,重煥光彩,并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吸引人們來這里見證、感悟歷史。
6月11日,中國·石泉第三屆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“鎏金銅蠶·絲路之源”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在西安絲路藝術劇院舉行。
6月10日,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在西安市長樂公園正式拉開戰幕。本次運動會分區賽設5大類25個項目,賽程將從6月一直延續至11月。
位于西安市雁塔區的“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”原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一一工廠,曾擔當過中國最大毛巾廠的角色,為軍需工業和陜西改革開放初期的出口創匯做出過重要貢獻。
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,小朋友們嘗試實測實量、砌磚、鋼筋綁扎、砂漿攪拌等工作,體驗項目安全設施,以“建筑師”的身份“建設”城市新家園。
2022年,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、海運費用大幅上漲、供應鏈不穩定等諸多挑戰,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針對海外細分市場,根據不同國家的法規要求、氣候環境、工況以及個性化需求等,實施“一國一策”產品策略,實現定向開發,確保產品在各主要市場的適應性最佳,滿足客戶對產品性能和價格方面的需求。
曾經,秦嶺地區分布著各類大小礦山,部分尾礦無序堆積,產生一系列污染問題和生態隱患。隨著違規礦產開發被禁止和生態治理修復,秦嶺的“傷疤”正在加速治愈。
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,緊貼軌道交通行業發展需求,以校企合作、工學結合為切入點,實行訂單培養模式,利用校內105個城市軌道、機車車輛等實訓基地和98個校外企業實習基地,培養軌道交通高質量人才。
1963年出生的趙蒼虎在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澇峪國有生態林場工作了40多年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他主要負責伐木工作。2000年,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,趙蒼虎成為林場靜峪管護站一名專職護林員。
隨著國家高度重視大國工匠與技能人才培養,受益于政策推動、產業需求、市場牽引、以賽促學等利好因素,優質技工教育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,越來越多的“00后”走上 “一技之長,能動天下”的成才之路。
今年剛滿20歲的胡敏,出生于陜西西安高陵區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。幼年時她因家庭變故失去父母,被叔父撫養長大,由于家庭情況特殊,曾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
西延高鐵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包(銀)海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線路建成投入運營后,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。
抓絨衣、白襯衣、藍長褲、......三年級的小學生代表,將自己穿小的校服洗干凈折疊整齊后,交到了小學一年級的小學弟、學妹手中,讓節儉的觀念和溫暖在小朋友們中間傳遞下去。4月26日,在陜西省西安市西安新知小學睿源書房里,一場傳遞溫情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的愛心活動正在舉行。
近年來,陜西漢中市西鄉縣積極推進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,當地茶產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,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。
在位于秦嶺之中的陜西旬陽市雙河鎮高坪社區,常年活躍著一支女子志愿護河隊,她們通過常態化開展義務清掃、河道巡查和環境整治工作,保護漢江及其支流的生態環境。
為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水質,陜西全力解決秦巴山區廢棄硫鐵礦污染歷史遺留問題。目前硫鐵礦污染嚴重的陜西白河縣已編制總體治理方案,完成部分污染區域清污分流應急處置工程,引進礦山廢水處理試驗項目,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。
近年來,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在農村房屋提升改造中,把房屋改造與美麗鄉村建設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全域旅游相結合,因地因戶綜合施策,統籌推進置家業、興產業、擴就業“三業”并舉,巴山深處呈現出“房屋成景觀、村莊變靚麗、民居有特色”的鄉村圖景。
近年來,在陜西渭南市華州區金堆鎮,有“中國鉬都”之稱的金堆城鉬業集團有限公司不斷加大技改和環保投入,持續推進礦區環境深度治理,開展采礦場、尾礦庫及排土場區域生態恢復,使綠色礦山建設取得明顯成效,當地生態恢復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了較大提升。
從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城向南,有一處山水環繞的清代萬畝梯田——鳳堰古梯田。密密麻麻的梯田,猶如天梯直上云端,層層環抱著山脊,從山腳盤繞到山頂,大如曲池,小似新月,形狀各異,各具特色,阡陌相連,高低錯落,層層疊疊。
近年來,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創新探索撂荒地治理機制,通過堵疏結合、獎懲并重,以推進高標農田建設為重點,不斷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